联系电话:
15938789333
水解度概念阐述
水解度是指聚丙烯酰胺分子中酰胺基(-CONH₂)转化为羧基(-COOH)的程度。对于非离子聚丙烯酰胺,水解度越低,其分子链上的离子化基团越少,越接近纯的非离子特性;水解度越高,分子链上出现的羧基就越多,会逐渐表现出一定的阴离子特性。
根据水解度分类的型号
低水解度型号(水解度 0 - 5%)这类非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分子结构中,只有极少量的酰胺基发生水解。它在水中主要依靠分子链上的酰胺基与悬浮颗粒之间形成氢键来发挥絮凝作用。其特点是对一些对电荷不太敏感的悬浮颗粒,如某些矿物质颗粒、纤维颗粒等,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在中性或弱酸性、弱碱性的水质环境中表现稳定,能够有效地将颗粒聚集起来,而且由于其离子化程度低,不会因静电排斥等因素而影响絮凝过程。例如,在处理石英砂矿浆废水时,低水解度的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可以很好地使石英砂颗粒絮凝沉降,实现固液分离。
中水解度型号(水解度 5 - 10%)随着水解度的增加,分子链上的羧基数量增多。在这个水解度范围内,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兼具了非离子和部分阴离子的特性。它不仅可以通过氢键作用吸附颗粒,还可以利用羧基的阴离子特性与带正电荷的颗粒发生静电吸引。这种型号适用于处理含有多种成分的复杂悬浮液,如印染废水和造纸废水。在印染废水中,它可以与染料分子和纤维杂质等多种成分相互作用;在造纸废水中,它可以处理纤维、填料和一些残留的化学药剂等混合的悬浮物,有效提高废水的澄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