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在洗沙厂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原理
絮凝作用: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在洗沙厂污水中,这些活性基团能够吸附悬浮的沙粒和其他杂质颗粒。对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上的负电荷基团可以与污水中带正电荷的颗粒相互吸引;阳离子型则与带负电荷的颗粒相互作用;非离子型主要依靠分子链上的酰胺基与颗粒之间的氢键来吸附。
形成絮凝体:当聚丙烯酰胺吸附多个颗粒后,就像桥梁一样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形成较大的絮凝体。这些絮凝体的沉降速度比单个颗粒快得多,从而实现固液分离。例如,在洗沙厂的沉淀池或浓缩池中,絮凝后的泥沙会沉降到底部,使上层的清水能够循环使用或者达标排放。
聚丙烯酰胺的选型要点离子型选择阴离子型:如果洗沙厂污水的 pH 值在 7 - 10 之间,并且沙粒表面带有较多正电荷,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是比较合适的。其分子量一般在 1200 万 - 1800 万之间。例如,在一些含有较多金属离子(如钙、镁离子)的洗沙污水中,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可以有效地发挥絮凝作用。
阳离子型:当污水中含有较多有机物,如泥土中的腐殖质,且沙粒表面带负电荷时,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更为适用。它的离子度在 30% - 60% 之间,分子量在 1000 万 - 1600 万之间。比如,在处理含有大量有机杂质的洗沙污水时,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能够很好地去除这些有机物,降低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
非离子型:对于酸碱度接近中性(pH 值在 6 - 7)、沙粒电荷性质不明显的污水,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是较好的选择。其分子量一般在 800 万 - 1200 万之间,它对污水的酸碱度变化不太敏感,在一些难以确定污水酸碱度或者酸碱度波动较大的洗沙厂环境中,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可以提供较为稳定的絮凝效果。
分子量选择低分子量(800 万 - 1200 万):适用于沙粒较大、杂质相对容易沉降的洗沙污水。这种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可以快速吸附颗粒,形成较小但比较紧实的絮凝体,有助于泥沙的初步沉淀。
中分子量(1200 万 - 1600 万):这是洗沙厂比较常用的分子量范围。中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能够平衡絮凝速度和絮凝体大小,对各种粒径的沙粒和杂质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它可以使泥沙形成适中大小的絮凝体,便于沉降和后续的脱水处理。
高分子量(1600 万 - 2000 万):主要用于处理含有大量细小沙粒和胶体的污水。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可以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形成巨大的絮凝体,使那些难以沉降的微小颗粒快速絮凝,提高污水的澄清度。不过,其溶解速度相对较慢,需要更充分的溶解时间。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溶解过程溶解聚丙烯酰胺时,要使用干净的水,一般是自来水。水温更好控制在常温(20 - 30℃),避免使用热水,因为热水会导致聚丙烯酰胺降解。将聚丙烯酰胺缓慢地加入水中,同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不宜过快,控制在 100 - 300 转 / 分钟,防止分子链断裂。溶解时间需要 30 - 60 分钟,确保完全溶解后才能使用。
投加量控制投加量需要根据污水的性质(如沙粒浓度、酸碱度、颗粒大小分布等)进行调整。一般先通过小试来确定更好投加量。如果投加量过少,絮凝效果不明显;投加量过多,不仅会增加成本,还导致污水的胶体稳定性增加,出现 “胶体保护” 现象,影响处理效果。,每吨洗沙污水的聚丙烯酰胺投加量在 10 - 50 克之间。
与其他药剂配合聚丙烯酰胺常与其他药剂配合使用。例如,与聚合氯化铝(PAC)联用,PAC 可以先对污水进行初步凝聚,中和颗粒表面的电荷,然后聚丙烯酰胺再发挥吸附架桥作用,形成更大的絮凝体,这样可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药剂总用量。在联合使用时,一般先加入 PAC,搅拌均匀后,再加入聚丙烯酰胺。
实际应用效果评估水质指标监测:在使用聚丙烯酰胺处理洗沙厂污水后,要定期监测污水的水质指标,如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pH 值等。通过对比处理前后的水质指标,可以直观地评估聚丙烯酰胺的处理效果。例如,如果处理后污水的 SS 和 COD 大幅降低,且 pH 值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说明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良好。
泥沙脱水性能观察:观察经过聚丙烯酰胺处理后的泥沙脱水性能也很重要。良好的絮凝效果可以使泥沙在脱水设备(如压滤机、离心机等)中更容易脱水,降低泥沙的含水率。例如,经过处理后,泥沙的含水率从原来的 30% - 40% 降低到 20% - 30%,说明聚丙烯酰胺有助于提高泥沙的脱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