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PAM)可以用在自来水处理中,但需要严格控制使用条件。
作用原理
聚丙烯酰胺在自来水处理中主要发挥絮凝作用。自来水水源中含有悬浮颗粒、胶体等杂质。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链带有电荷,通过电荷中和与吸附架桥作用,能够将水中的微小颗粒聚集起来形成较大的絮体。例如,对于泥沙、藻类等悬浮杂质,聚丙烯酰胺可以使它们凝聚沉降,从而提高水的澄清度。
使用要求
类型选择:在自来水处理中,一般优先使用食品级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因为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受水质酸碱度和盐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食品级产品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其在水中主要通过分子链的吸附作用来絮凝杂质,避免了因离子反应带来的水质变化。
纯度要求:用于自来水的聚丙烯酰胺必须具有高纯度。杂质含量,特别是有害物质(如残留的单体丙烯酰胺)的含量必须严格控制。因为残留的单体丙烯酰胺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国家标准规定,用于饮用水处理的聚丙烯酰胺中丙烯酰胺单体残留量应低于 0.05%。
用量控制:在自来水处理中,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必须精准控制。投加量过少,无法达到良好的絮凝效果,水的澄清度不能有效提高;投加量过多,不仅会增加处理成本,还导致水中残留过多的聚丙烯酰胺,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聚丙烯酰胺在自来水处理中的投加量非常少,大约在每立方米水 0.1 - 0.5 毫克。
处理流程中的位置
聚丙烯酰胺一般在沉淀或过滤环节之前使用。在絮凝阶段,先将聚丙烯酰胺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然后均匀地投加到原水中。经过快速搅拌(如 100 - 150 转 / 分钟,搅拌 1 - 2 分钟)使聚丙烯酰胺与原水充分混合,随后进行缓慢搅拌(如 30 - 50 转 / 分钟,搅拌 10 - 15 分钟),让絮体充分成长。之后,带有絮体的水进入沉淀或过滤设备,将絮体去除,从而得到更澄清的水。
安全性保障
在使用聚丙烯酰胺处理自来水后,需要通过后续的检测手段确保水质安全。除了对常规的水质指标(如浊度、pH 值、微生物指标等)进行检测外,还需要特别关注聚丙烯酰胺带来的潜在风险,如丙烯酰胺单体的残留情况。只有在确保水质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后,经过处理的水才能供应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