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稠作用原理:聚丙烯酰胺(PAM)是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链长且相互缠绕。当添加到洗衣液中时,其分子链在溶液中形成三维网状结构,限制洗衣液中其他成分(如表面活性剂、助剂等)的流动,从而增加洗衣液的粘度。例如,在洗衣液的配方中,随着 PAM 的加入,洗衣液的流动性会逐渐降低,变得更加浓稠。
应用优势:增稠后的洗衣液在使用时更容易附着在衣物表面,使洗衣液能更好地与污渍接触。对于领口、袖口等污渍较重的部位,浓稠的洗衣液可以停留更长时间,增强去污效果。而且,合适的稠度能让使用者更好地控制洗衣液的用量,避免浪费。在产品包装和储存过程中,增稠作用还能防止洗衣液中的成分分层,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分散和悬浮作用原理:PAM 分子链上带有活性官能团(如酰胺基 - CONH₂),这些官能团可以吸附在洗衣液中的固体颗粒(如添加的酶制剂、香料微胶囊等)表面。通过静电排斥和空间位阻效应,PAM 能阻止颗粒之间因相互吸引而团聚,并且使颗粒在洗衣液中保持悬浮状态。例如,在含有多种酶的洗衣液中,PAM 可以防止酶颗粒聚集沉淀,确保酶在洗衣液中均匀分布。
应用优势:在洗衣液的生产和储存过程中,良好的分散和悬浮作用可保证各种功能性颗粒均匀分布在洗衣液中。这有助于提高洗衣液的清洁效果和稳定性。例如,含有均匀分布的酶颗粒的洗衣液,在洗涤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分解污渍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成分,提高去污能力。同时,悬浮的香料微胶囊可以在使用过程中缓慢释放香气,延长留香时间。
增强去污性能原理:PAM 可以与洗衣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污渍能够更好地被乳化和分散。PAM 的分子链能够吸附在污渍和衣物表面之间,起到一种 “桥梁” 的作用,帮助表面活性剂更好地将污渍从衣物表面剥离。同时,PAM 在水中形成的网状结构可以包裹污渍颗粒,防止它们再次附着在衣物表面。
应用优势:在清洗各种污渍的衣物时,含有 PAM 的洗衣液能够更有效地去除污渍。例如,在清洗油污较重的工作服或沾有食物污渍的衣物时,这种洗衣液可以更快地将污渍分解并冲洗掉,减少清洁时间和用水量。而且,对于一些顽固的污渍,如血渍、汗渍等,PAM 的存在可以增强洗衣液的渗透能力,使洗衣液能够深入到污渍内部,提高去污效率。
抗再沉积作用原理:在洗涤过程中,被洗下的污渍颗粒会重新沉积到衣物上。PAM 可以吸附这些污渍颗粒,由于其分子链的空间位阻和电荷排斥作用,阻止污渍颗粒靠近衣物表面。同时,PAM 分子链在水中的网状结构可以捕获污渍颗粒,使其悬浮在洗涤液中,而不是重新沉积在衣物上。
应用优势:在洗涤易褪色或易产生二次污染的衣物时,抗再沉积作用尤为重要。例如,在清洗深色衣物或含有多种颜色的衣物时,含有 PAM 的洗衣液可以减少污渍颗粒的再沉积,保持衣物的颜色鲜艳,同时也能防止因污渍再沉积而产生的异味,提高洗涤后的衣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