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能用作絮凝剂主要基于以下原理:
电荷中和作用
聚丙烯酰胺有不同的离子类型,包括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以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例,其分子链上带有正电荷的官能团(如季铵盐基团 -NR₃⁺)。当它加入到含有带负电荷悬浮颗粒的污水中时,阳离子基团能够与颗粒表面的负电荷相互吸引,使颗粒的电荷被中和。
同样,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分子链带有负电荷基团,如羧基 -COOH)可以与带正电荷的悬浮颗粒相互作用,达到电荷中和的效果。电荷中和使悬浮颗粒失去了原有的电荷排斥力,从而变得不稳定,为后续的聚集创造了条件。
架桥吸附作用
聚丙烯酰胺分子链较长,这是它能发挥絮凝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是哪种离子类型,其分子链都可以通过自身的长链在悬浮颗粒之间架桥。
例如,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主要通过酰胺基(-CONH₂)与颗粒吸附。当它的分子链同时吸附两个或多个颗粒时,就像一座桥梁一样将颗粒连接起来,使颗粒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这种絮体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沉降,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吸附卷扫作用
聚丙烯酰胺可以吸附在悬浮颗粒表面,当有多个颗粒被吸附后,随着絮凝剂的不断加入和搅拌等操作,这些颗粒会被卷扫在一起。
例如在水处理过程中,聚丙烯酰胺分子不断地与水中的胶体颗粒、细微悬浮物等接触并吸附,然后通过分子链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将这些颗粒聚集起来,就像用扫帚把地上的杂物扫到一起一样,形成易于沉降的大絮体。
适应性广
聚丙烯酰胺可以适应多种不同性质的污水和其他液体体系。对于不同的水质,如含有不同种类的污染物、不同的酸碱度、不同的温度等情况,通过选择合适的离子类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和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都能够有效地发挥絮凝作用。
例如,在处理酸性矿山废水时,可以选择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来处理其中带负电荷的重金属离子和悬浮杂质;在处理印染废水时,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可以对带正电荷的染料颗粒进行絮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