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利星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15938789333
技术指导

怎样鉴别聚丙烯酰胺含量

作者:利星 发布日期:2025-02-25

鉴别聚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较为常见的方法:

化学滴定法

原理:利用聚丙烯酰胺中的酰胺基与特定化学试剂发生定量反应,通过滴定消耗的试剂体积来计算酰胺基的含量,进而推算聚丙烯酰胺的含量。

具体操作:以凯氏定氮法为例,在浓硫酸和催化剂作用下,聚丙烯酰胺中的酰胺基被消化转化为铵离子,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铵离子转化为氨气,通过蒸馏将氨气导入硼酸溶液中,用标准硫酸溶液滴定硼酸溶液吸收的氨,根据硫酸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氮含量,再根据聚丙烯酰胺的含氮量与分子量的关系,计算出聚丙烯酰胺的含量。

粘度法

原理:在一定条件下,聚丙烯酰胺溶液的粘度与其分子量和浓度有关,对于特定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其溶液粘度与含量存在对应关系。

具体操作:使用乌氏粘度计,将已知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其在一定温度下的流出时间,绘制粘度 - 浓度标准曲线。然后将待测样品配制成相同条件下的溶液,测量其流出时间并计算粘度,根据标准曲线查得对应的含量。

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IR)原理:聚丙烯酰胺在红外光谱中有特征吸收峰,其峰强度与聚丙烯酰胺的含量有关。

具体操作:将聚丙烯酰胺样品与溴化钾混合压片,放入红外光谱仪中扫描得到红外光谱图。选择聚丙烯酰胺的特征吸收峰,如酰胺 I 带(1650 cm⁻¹ 左右)和酰胺 II 带(1540 cm⁻¹ 左右),测量其峰强度,与已知含量的标准样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或通过建立的标准曲线来确定样品中聚丙烯酰胺的含量。

紫外光谱法(UV)原理:聚丙烯酰胺中的某些基团在特定波长下有紫外吸收,其吸光度与聚丙烯酰胺的浓度符合朗伯 - 比尔定律。

具体操作:将聚丙烯酰胺样品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选择聚丙烯酰胺的特征吸收波长(如 210nm 左右),测量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的吸光度,绘制吸光度 - 浓度标准曲线,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聚丙烯酰胺含量。

色谱法

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原理:基于分子尺寸大小不同,在凝胶色谱柱中实现分离,通过与标准样品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对比,可测定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分布和含量。

具体操作:将聚丙烯酰胺样品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注入凝胶渗透色谱仪。以已知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标准品作为对照,根据样品和标准品在色谱图中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计算出样品中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分布和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原理: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对聚丙烯酰胺及其杂质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具体操作:将聚丙烯酰胺样品溶解并过滤后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流动相和检测波长等参数进行分析。根据色谱图中聚丙烯酰胺主峰的峰面积以及杂质峰的峰面积,计算聚丙烯酰胺的含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