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利星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15938789333
常见问题

民和水处理絮凝剂加药量

作者:利星 时间:2024-06-05 11:42 浏览:17次

水处理絮凝剂的加药量是一个关键参数,它直接影响到水处理的效果和成本。絮凝剂加药量过多或过少都造成处理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计算。

以下是确定水处理絮凝剂加药量的几个步骤:

水质分析:需要对水质进行分析,了解原水中的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等指标,以及水的pH值、温度、硬度等。

絮凝剂选择:根据水质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絮凝剂类型,如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等。

小试实验:进行烧杯试验或小试实验,以确定絮凝剂种类、浓度和加药量。实验中调整不同的加药量,观察絮凝效果,选择形成絮体快、絮体大而密实的加药量。

计算加药量:

对于固体絮凝剂,加药量以每吨水多少克(g/吨)或千克(kg/吨)来表示。

对于液体絮凝剂,加药量以每吨水多少升(L/吨)来表示。

以下是水处理絮凝剂加药量参考加药量范围(具体数值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聚合氯化铝(PAC):对于普通自来水厂,液体产品10-30克/吨,固体产品3-5克/吨。对于特殊水质、高浊度水体,需要50mg/L以上。

聚丙烯酰胺(PAM):一般配成0.1%-0.5%的浓度,具体加药量根据实验结果确定。

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调整加药量:

水质变化:原水水质的变化需要调整加药量。

处理规模:不同规模的处理量需要不同的加药设备和方法。

处理目标:不同的处理目标(如去除浊度、COD、TP等)影响加药量。

持续监测:在絮凝剂投加后,需要持续监测处理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加药量。

正确计算和调整絮凝剂加药量是确保水处理效果和降低成本的关键。通过*的实验和监测,可以更大限度地减少絮凝剂的浪费,同时提高水处理效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