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方法混凝沉淀法:原理:通过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混凝剂在水中水解产生的胶体可以吸附废水中的聚丙烯酰胺。这些胶体带有正电荷(如铝离子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够与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上的部分基团(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负电荷基团)发生静电吸引,同时通过架桥作用使聚丙烯酰胺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
操作过程:一般先将混凝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按照合适的投加量(根据废水的性质和聚丙烯酰胺的含量确定,如一般投加量为 50 - 200mg/L)加入到废水中。然后进行快速搅拌(约 100 - 150 转 / 分钟)使混凝剂和聚丙烯酰胺充分混合,反应数分钟后,再进行缓慢搅拌(约 30 - 60 转 / 分钟),促进絮体的长大。较后通过静置沉淀(一般需要 30 - 60 分钟),使絮体沉淀到水底,从而去除废水中的聚丙烯酰胺。
过滤法:原理:利用过滤介质(如石英砂、活性炭、滤网等)拦截废水中的聚丙烯酰胺。对于颗粒较大的聚丙烯酰胺絮凝体,通过滤网等可以直接进行机械拦截;对于较小的分子或溶解态的聚丙烯酰胺,当它们吸附在一些具有吸附性的过滤介质(如活性炭)上时,也能被有效去除。
操作过程:可以采用砂滤池、活性炭过滤器或者滤网过滤器等设备。例如,在砂滤池中,废水通过多层不同粒径的石英砂,粒径较大的聚丙烯酰胺絮凝体被上层较粗的石英砂拦截,随着废水的渗透,较小的颗粒和溶解态的聚丙烯酰胺被下层较细的石英砂吸附或拦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过滤介质进行反冲洗,以恢复其过滤性能。
化学方法氧化分解法:原理:利用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将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中的化学键破坏,使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例如,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羟基自由基(・OH),这些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够攻击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中的酰胺键(-CONH₂),使分子链断裂。
操作过程:根据废水中聚丙烯酰胺的含量和废水的体积,确定合适的氧化剂投加量。例如,使用过氧化氢时,投加量在 100 - 500mg/L 之间。将氧化剂加入废水后,通过搅拌或曝气等方式使氧化剂和聚丙烯酰胺充分接触反应。反应时间根据氧化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反应条件而定,一般需要 30 - 120 分钟。反应完成后,还需要进一步处理生成的小分子物质,以满足排放标准。
水解法: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聚丙烯酰胺分子中的酰胺基(-CONH₂)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转化为羧基(-COOH)和铵离子(-NH₃⁺)。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聚丙烯酰胺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其絮凝等性能下降,并且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更容易被去除。
操作过程:向废水中加入碱(如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到 9 - 11 左右,使聚丙烯酰胺发生水解。在一定的温度(如 30 - 60℃)下反应数小时(根据聚丙烯酰胺的初始浓度和水解程度要求,需要 2 - 6 小时)。水解后的废水可以通过混凝沉淀或过滤等方法进一步处理,去除水解产物。